教會,請不要急於關掉直播! 馬若蘭 分享篇

我想從參與者的角度來分享我對網上教會的感覺, 對此, 我是既愛且恨的。

接受現況、尋找突破的機遇
以聚會參與者的角度來看,我對教會網上直播的感受可算是既愛且恨。一方面因為我本身對網絡科技的認識不多,更加上是個性急的人,所以當在家中參與網上崇拜的時候, 看見詩歌遲遲未能播出便會心急如焚,直接影響自己參與崇拜投入的感覺。這情況雖然讓我糾結了很久,但在疫情下,我也只能告訴自己現況是如此,唯有調整心態去接受;又嘗試加強家中電腦的軟硬件,讓接收直播時達到較理想的效果;或與教會負責直播弟兄們反映自己的意見;並提醒自己要用一個學習的態度去接受網上教會的聚會。慢慢地,我開始發現網上聚會的好處,例如以往有些聚會人數是寥寥可數的,但當改為網上進行時,卻發現多了不少的弟兄姊妹參與。舉例說我教會的祈禱會,平常參加的人數也不過十餘人左右,但自從教會轉為網上聚會後,我卻發現能參與人數增加不少,因為大家在家中或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手機來參與祈禱會。原來網上聚會可以幫助我們的弟兄姊妹突破了地域的界限,讓身處不同地區(甚至國家) 時仍然可以同時參與聚會,彼此建立。另外,教會的小組採用了網上聚會的方式,讓弟兄姊妹在家中也可以參與教會小組活動,聚會人數及次數開始回穩。而且不只於我的教會,身邊其他信徒朋友也有相同的體驗,可能是當人們不能實體地相聚時,會變得更加珍惜每一次聚會的機會,大家更願意努力去參與吧。

不囿於聚會的形式,在限制中同心回應使命
剛才我們就網上聚會的情況交流了許多經驗,我認為教會無論選擇用什麼聚會模式;是網上還是實體形式,我們一起敬拜、教導、福傳或服侍,最終目的都是讓信徒能回應上帝賦予的使命。所以當我們討論教會網上聚會的問題時,不宜只停留於聚會形式或流程暢順等技術性層面,也要考慮如何能配合教會其他的服侍。我們會否忽略了弟兄姊妹需要實際的幫助、探望或關心?我們可如何推動弟兄姊妹互相補足及服侍?當教會能夠做到一個很流暢的網上崇拜時,我們能不能同時推動更多的弟兄姊妹參與探訪的工作,讓一些不能回到教會參與敬拜,或有信仰危機的弟兄姊妹得著幫助和安慰?試分享我的教會的實踐經驗:在疫情限制下,除維持網上聚會外,我們也嘗試以一些非常小規模的實體聚會,讓弟兄姊妹仍可相聚分享近況;我們亦嘗試組織探訪隊到未信或慕道的街坊家中,去了解他們的家庭因疫情而產生的困難,並為他們祈禱,雖然只是小規模的行動,但總算是讓弟兄姊妹在疫情限制下仍有服事的機會,讓教會保持動力,在百般的限制下找尋我們回應使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