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眾分享:認同Daniel是勤奮有才幹的員工,只是人際關係較差,所以站在Iris(馬若蘭)的角度都會嘗試向老闆求情,讓他可以留在公司繼續工作,同時希望Daniel會從這次經驗而有所反省和改變。
問題:大老闆當初只聽Daniel的意見就解顧了一位新員工Elsa,但當他發現原來Daniel的人際關係差以致與眾人為敵,就決定要解顧他。似乎大老闆沒有認真去了解每一位員工的工作表現而妄下判斷,到底問題是否出自這位老闆身上?
回應:Iris表示理解大老闆為何這樣處理。首先她指出這位是新上任的老闆,而Daniel所屬的部門是很重要決策業務的部門。他聽從Daniel的意見解顧Elsa,是因為Elsa是一位低級員工,而她的主要責任是協助Daniel。加上她只入職一個月,大老闆對這員工可以說是沒有額外的感情,所以他會尊重中層管理人員對下屬的評估而作出這決定。但無可否認,當時這老闆確實忽略了其他同事的情緒。至於解顧Daniel的決定,在Iris的角度分析,她認為當中有辦公室政治因素導致,所以這只有在領導階層才有能力去判斷才是最適合。
李博士補充職場環境多數強調「對事不對人」,於是我們都慣於集中完成事務,將感受抽離,但我們的信仰卻不是這樣。我們會去關心員工的處境、感受、團隊狀況等等。所以基督徒在面對同樣事情時,我們會從事件以外考慮更多的元素以帶來不一樣的決定。
問題:在整個過程中Iris有沒有禱告求問?當時內心的感覺是怎樣的?是很想幫Daniel,還是不想幫他呢?
回應:Iris坦言,其實自己很不想幫助Daniel,原因是曾經在部門之間的合作中鬧得很不愉快。Iris更試過因而在電話中大聲斥責Daniel,令他無話可說,可見相方的關係已經到了很差的地步。再者當初是Daniel要與Iris劃清界線,既然如此Iris就理所當然地做旁觀者,不必參與其中。另外,Daniel在其部門中所引起的公憤實在太大,若Iris幫他就等於引火自焚,本來其他部門對Iris是沒有敵意的,但可能都會因而對她有意見,破壞了她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以最初Iris真的不太想幫Daniel。
李博士進一步解說在她印象中Iris向來是個很溫柔的人,即使她表達自己很憤怒而大聲斥責Daniel時都是演繹得很溫和,所以可能大家未必感受到她當時有多氣憤。但可以理解的是面對這本是自己下屬,又是自己推薦到其他部門的人,竟然要與自己劃清界線,可想而知Iris當時有多憤怒和有多不願意去幫Dan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