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帝的工作看人類的工作意義 (上)

隨著時代變遷,人對工作 的要求也隨之而改變,從前工作只為賺錢糊口及養活妻兒,如今卻希望透過工作為 個人帶來心靈滿足。但可悲的是...

引言
人若能活到八十歲,工作四十年,就是半個人生的年月都在工作中度過乃是平常事,要讓生命活得豐盛,以正面態度對待工作很重要。隨著時代變遷,人對工作的要求也隨之而改變,從前工作只為賺錢糊口及養活妻兒,如今卻希望透過工作為個人帶來心靈滿足。但可悲的是,只有少數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不但是因為在職場上遇到很多讓人氣餒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找到工作的意義。更有信徒認為工作是上帝的咒詛,因為始祖犯罪受懲罰才需要工作,但事實並非如此。

人類犯罪以後,上帝發出咒詛使亞當終生勞苦才能從土地得吃,及汗流滿面才有食物可吃(創三17-19),由於情況和問題直接與亞當的工作有關,所以學者Cosden認為是工作被咒詛;1同樣地,學者Stevens 認為創世記第三章是論到人類犯罪所以工作被咒詛。2根據聖經的描述,上帝作了兩個咒詛,祂首先咒詛蛇,使牠用肚子行走,終生吃土(創三14),然後咒詛地,說是因著亞當的緣故(創三17),但文中並沒有提及上帝咒詛工作。3只是有一點不能否定,就是人類必須透過辛勞工作才能生存,辛勞才是真正的懲罰所在,而並非工作本身。4信徒必須先從這個錯誤的工作觀念改正過來,才能重拾對工作的熱情。本文將以上帝論看工作,透過認識工作的上帝及其工作,並人類被造的目的不是要在世界中安然度日,乃是上帝早在祂的創造設計中預備了工作,在人類犯罪以先交付他們,藉此讓信徒重尋工作的意義。

工作的上帝
聖經在創世記第一章以上帝工作揭開序幕:「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一3)。從無到有祂以展現能力的說話創造萬物,按照祂的構思和設計,說有就有。除了說話,聖經對創造其他細緻的工序都有描述,而且都是上帝一手包辦。祂把所造的分開(4,7)、給予所造的一個稱謂(5,8,10)、把光體擺列在天空(17)、賜福與一切所造的(22,28)、賜食物予人類(29)和動物(30);此外,經文也有描述上帝造(16,25)和創造(21,27)。六日的創造可分作兩個階段,上帝在頭三日清理,把混亂井井有條地轉作規律;在後三日則為頭三日所造的加增所需。5另外,第六節的穹蒼,原文乃指用鎚子將事物鎚開、鋪開,好像捶打金屬一樣。加爾文認為這是描寫形狀的語言,因為古人以金屬捶打成的圓頂來形容天,雖然學者鄺炳釗認為只是一個比喻,不須按字面意思解釋,6但筆者認為可從中想像上帝是如何創造穹蒼,值得參考。

雖然上帝在六日的創造之後歇了祂所做一切的工,在第七日安息(創二2),然而上帝並非以後都不再工作,祂只是歇了祂所做一切創造的工(二3)。事實上,上帝一直都在工作,耶穌曾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五17),證明上帝從未停止工作,且耶穌也與祂一同做事。

上帝的工作
學者Rippee 以不同身份來比喻神學家John Owen 所認為上帝的三項工作,就是如建築師般創造(creation)、如主管般照管(providence),及如拯救者般救贖(redemption)。7前文已略述有關上帝創造的工作,Owen 認為其目的是要透過創造來啟示自己,讓人能認識祂,知道祂的能力、美善及智慧,並且榮耀自己。8上帝另一項工作,乃是透過祂的能力和旨意照管這個世界,Owen 指出祂以三種方法維持世界的運作,一、叫萬事互相效力;二、統治萬國和萬民;三、為受屈的人報復和伸冤。9詩篇一〇四章10-22 節對上帝如何照管受造物有很好的描述,另一四五章14-16 節描述上帝給予人類食物、幫助困苦及關懷有需要的人。10然而,神學家所指出的與現今世界的情況大相徑庭,面對國家之間充滿仇恨及政治動盪、社會不公及平民受壓等現實,信徒難免誤以為上帝不再照管世界,非信徒更認定這個充滿災難的世界沒有上帝。事實上,世界在人類墮落以先是美好的,因為罪的緣故,一切美好都失落了。信徒必須憑信心相信上帝是掌管萬有的那位,必會照管祂所愛的世界。

正如Owen 指出,創造和照管都不能為世界和人類帶來拯救,所以上帝的第三項工作,就是要作救贖。祂因著愛和恩典,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到世界來承擔罪責,受死、復活然後升天。人類只需接受上帝這份愛和恩典,相信耶穌基督,在祂再來的時候,世界和人類就會進入一個新天新地,美好將會重現,使一切成就。11以上提及三項上帝的工作及結果,正好與Stevens 提出上帝從未停止工作,包括:創造(creating)、維持(sustaining)、救贖(redeeming)及成就(consummating)不謀而合。12他引用不少經文來描述上帝以四個不同的身份來完成這四項工作:創造者(creator)、愛者(lover)、拯救者(saviour)及領導者(leader)。13除了這些身份以外,聖經也用了很多隱喻形容上帝曾擔當過很多不同「職業」,例如:園丁(創二8)、牧羊人(詩廿三1-4)、教師(詩一四三10)、葡萄園管理員(賽五1-7)、陶匠(耶十八6)、鐵匠(瑪三2-3)、醫生(太八16)等。14筆者以「職業」來形容上帝的工作,藉此要顯示上帝與人類的工作之間擁有一個對應的關係,兩者聯繫密切,因此人應透過上帝工作的啟示,尋找工作的意義。15

接下文,從上帝的工作看人類的工作意義 (下) …… 

參考專文

1 D. Cosden, The Heavenly Good of Earthly Work (Milton Keynes: Paternoster, 2006), 95.
2 R. P. Stevens, The Other Six Days: Vocation, Work, and Ministry in Biblical Perspective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2000), 114.
3 鄺炳釗:《創世記(卷上):創造與拯救的上帝》(香港:明道社,2004;明道研經叢書),頁123。
4 同上書,頁129。                                                                                                                                                                                                          5 同上書,頁25-26。
6 同上書,頁27。
7 R. L. Rippee “John Owen on the Work of God the Father.” PRJ 8, 2(2016): 94.
8 Ibid., 94-95.
9 Ibid., 95.
10 T. Keller, Every Good Endeavor: Connecting Your Work to God’s Work. (New York: Dutton, 2012), 35.                                                11 Ibid., 96.
12 R. P. Stevens, Work Matters: Lessons from Scripture.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2012), 10.
13 Stevens, The Other Six Days: Vocation, Work, and Ministry in Biblical Perspective, 119.
14 Stevens, Work Matters: Lessons from Scripture, 10.
15 Stevens, The Other Six Days: Vocation, Work, and Ministry in Biblical Perspective, 11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