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教終末的角度思考今日工作的永恆價值 (上)

不少人認定工作只是養家維生的必要途徑,且常伴隨辛勞和煩惱,人若能在工作中得著滿足或快樂更屬難能可貴。

引言

今日身處香港,工作往往佔去一個人每日接近一半的時間,較人與家人共處的時間都長。不少人認定工作只是養家維生的必要途徑,且常伴隨辛勞和煩惱,人若能在工作中得著滿足或快樂更屬難能可貴。很多人對工作抱持負面悲觀的態度,即使得著主耶穌基督賜下盼望的信徒亦不例外,常感工作只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基督信仰似未能為他們的日常工作帶來力量和盼望,教會亦少對信徒的工作作出足夠或建設的回應,不少信徒其實每日都「無盼望」地重覆面對工作的挑戰或困難,最終發出工作仿彿只有現世短暫意義的感歎,對比基督復活帶來的終末永恆,工作的意義更像殊不足道,甚至極端地認為沒有意義。筆者認為這和教會過去較著重從創造的角度審視工作的價值;和我們的信仰深受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影嚮而高舉唯獨恩典,不經意眨抑了現世(包括現世的工作)的價值;以及抱持現世毀滅或全然廢棄的終末觀有關。本文嘗試從基督救贖帶來的終末角度來思考地上工作的價值。 

過去或現時基督教界的一些工作觀念 

傳統上,初代教父以「成聖」的教義為開端,循兩方面去思考工作,一為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如何影響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信徒既有責任在努力工作和休閒工作中取得平衡;認定工作除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必須為了服務周遭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從反思工作對基督徒品格的影響出發,這種觀念影響至日後修道主義視工作為靈魂的操練。[1]  這些觀念今日亦有見於教會,認為信徒要有「好品格」,工作的價值就是用來彰顯信徒「好品格」的途徑。 

除此,現時基督教圈子往往從創造的角度去思考工作的價值,認為「工作」和「休息」的觀念來自創造的神。根據創世記記載,神用六日創造萬物,第七日便以休息來停止創造的工作,並在創造天地的工作停止後持續護理和引導歷史的工作,整個創造的過程教導人作息循環,亦讓人明白今日的工作其實是參與在神的創造中。人有著「神形象」這個代理人的身份,履行管理大地的職份,即利用神放在創造秩序中的資源和其他材料,來建設並不斷改善人類文化,一代一代履行「文化使命」,直到新天新地的來到。這種觀念,讓人努力在工作中展現神賦予每個人的潛能、特質和創意,為神創造的世界作出貢獻。然而從創造的角度去看工作,亦不能忽視人類犯罪墮落既令工作環境變得困難,且人的罪性令人趨向為自己去工作,為謀取更多的工作成果,事事講求效率和效益,最終令人越來越難感受到工作的意義。這種觀點下工作其實在新天新地來到前才有價值,暗示工作是沒有永恆價值。[2]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從神的創造出發,發展出他的神國召命觀,在召命上取消了聖俗二分,即所有人都可以有召命,召命亦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進入一門職業,亦可以在一個工作中受召於多種關係。召命讓所有職業神聖化,即工作不單是讓人維持生活,更是讓人藉工作實踐愛神和愛人進而榮耀神的途徑。這種觀念亦被加爾文(John Calvin)接納,提出人要用職業來實踐愛神愛人。[3]   這種召命觀幫助人看重自己的工作,卻未有直接回應工作究竟有沒有永恆價值這個命題? 

另外亦有從救贖的角度去思考工作,這種觀點既源自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主張從神人關係去看神賜人「神的形象」,人最高的善就是神的同在,神造人是要人享受祂的同在,卻因始祖犯罪令人失去神的同在,因此整個聖經的救贖歷史就是神如何設法恢復人與神的同在。耶穌基督十架的死,真正除去人的罪,讓人靠著基督的寶血得以隨時進入至聖所,經歷神的同在。但這種同在仍是一個進程(already but not yet),直至新天新地的全然來臨,屆時物質世界和罪的攔阻完全消除,人才能真正完全享受神的同在。在新天新地未來到之前,人因著基督已經與神和好,建立愛的關係,有責任「常在主裡面」,在生活中努力「追隨基督」,工作亦是「追隨基督」的一部份,因此要以基督為榜樣來做地上的工作,直等到主來。[4] 

以上簡述了一些有關工作的觀念,雖未能完全反映整個教會歷史對工作觀的討論,但這些觀念其實今日仍常見於教會中,然而均存在著本身的限制:就是未有考慮從基督救贖帶來的終末的角度去思考工作的價值;或只是依循工作和世界將被毀滅的終末觀去思考工作的價值[5],以至得出工作只有在世的短暫價值的結論。筆者嘗試從德國神學家于爾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提出的基督教終末觀,去思考工作的價值。

接下文,從基督教終末的角度思考今日工作的永恆價值 (下) …… 

 

參考專文

[1]沃弗:《在聖靈裡工作》,李望遠譯。(台北:校園,2012),頁100-104。 

[2]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鄞穎翹:《工作與休閒》。香港: 光恩應用神學研究,2012。頁71-85。

[3]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鄞穎翹:《工作與休閒》。香港: 光恩應用神學研究,2012。頁98-99。

[4]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鄞穎翹:《工作與休閒》。香港: 光恩應用神學研究,2012。頁86-98。

[5] 沃弗認為若根據終末「斷滅世界」的預設,人類的工作縱然可間接達到一些目標如視工作為潔淨靈魂、預備人享受天堂福樂的學堂,甚至如巴特般堅稱,工作有間接的終極意涵,使人的身體與靈魂結合在一起,維繫基督徒的信仰與事奉,但不能否認一個事實:人類工作及其結果在這個終末預設下在末世方面的重要性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既認同世界上的享受,又相信這世界將毀滅,在神學上有邏輯的不一致。參沃弗:《在聖靈裡工作》,李望遠譯。(台北:校園,2012),頁128-129。